新消费时代,如何做负责任的消费金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2024年被商务部确定为“消费促进年”。

回望2023年,中国正经历一场消费热潮: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宠粉“尔滨”带动网红城市频频出圈,新中式、国潮热等等也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提振消费、释放内需无疑是当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消费金融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不要低估消费金融的重大价值。”在首届“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指出,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在如今的金融、信用社会,消费的增长不光取决于当期收入,也与未来收入有关,消费金融有助于平滑收支、促进耐用消费品消费决策。

在促消费的大背景下,夯实消费金融责任也关乎消费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月20日,在重庆举办的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发布了《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框架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了解,这是消费金融行业的首份负责任标准,该标准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课题组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课题组共同撰写。

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课题组将“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分为5个主题及多个指标,5个主题分别为社会与环境、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促进与提升、数字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合作方管理。“在如今促消费的大背景下,机构与消费者的金融健康尤其需要关注,标准也从适当性管理、负责任的营销等维度提供指引。”

首次纳入社会与环境维度

我国最早提出“负责任金融”理念是在2017年,在当时的“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时任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发言中提到,“人民银行正考虑提出‘负责任的金融’理念,要让金融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且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确定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大原则,在“坚持安全发展”中,提出要“倡导负责任金融理念,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负责任金融”明确作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曾刚看来,狭义的“负责任金融”主要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而广义的“负责任金融”应当是强调金融机构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在追求商业化目标的同时,要履行对环境、社会、客户(ESG)的责任。

围绕消费金融服务者的行为导向,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社会责任概念向ESG拓展升级的大趋势,以及我国在当下发展阶段中,消费金融在支持国家战略中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份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在主要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上,首次将环境、支持国家战略因素等广义的社会责任也纳入自律框架,以此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在“社会与环境”维度中,关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当下聚焦在消费金融助力消费恢复、激发潜在需求上。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要求,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责任下,消费金融机构在个人普惠类贷款、新市民贷款、农村消费金融贷款等方面的有关举措,都是该维度下的重要考核标准。同时,该标准引导消费金融机构关注与环境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实现社会效益的提升。

机构寻求普惠“平衡术”

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部分,“普”意味着金融服务的广度,“惠”意味着金融让利于民的深度。但另一个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金融普惠与过度借贷的平衡,引导消费者金融健康。

在“普”、“惠”二字间,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平衡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曾刚指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以及其中的生态体系比较复杂,意味着消费者保护问题更为复杂,除了机构自身行为、定价的问题,还有对消费者合理借贷的引导问题,合作方管理以及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等,都远超出传统消费金融业务关注的范围。在研究框架下,“负责任的消费金融”关注了包括过度负债、资金违规使用、结构失衡等问题,也从适当性管理、负责任的营销、合作方管理等维度提供指引。

为此,《报告》从消费金融提供方、消费者、监管者三方面提出了“负责任金融”的“三支柱”框架。

从消费金融提供方来看,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适当性”原则。“适当性管理覆盖了金融服务的全流程。”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销售、数据处理、贷中贷后管理包括最后的催收,都需要有适当性管理,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全流程的适当性管理体系。

《报告》指出,从消费者方面来看,消费者也应明确认知风险与收益的对等关系,由“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替代 “刚性兑付”。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消费金融对应的是庞大而下沉的消费者群体。曾刚告诉记者,一方面消费者规模较大、覆盖的渠道较广,使得消金机构的交互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消费者金融知识的缺失,对消金机构金融知识科普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机构帮助消费者实现金融素养的提升。

蚂蚁消费金融在2023年致力于通过各类活动让金融知识走向大众消费者。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等部门指导下,蚂蚁消金打造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金融知识流动站“金融科普花花车”系列活动,围绕“防范非法集资”、“全民反诈在行动”、“征信保护”等主题,用线上+线下两大场景,把金融知识通过系列趣味科普活动,送进高校、社区、乡镇、企业、商圈,送到市民身边。截至目前,已经开展超百场金融科普活动,线上传播覆盖超1亿人次。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是降低投诉率。”曾刚表示,要做负责任的消费金融,不是简单地消除和屏蔽所有问题,而是通过引导各方行为,持续完善消费者保护的市场环境,拓展消费者保护范围,提升消费者保护质量。

形成消费链路的正向循环

在“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框架下,消费金融机构、商家、消费者之间有望形成促进消费的正向循环,机构在这一链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蚂蚁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张克强在采访中谈到,消费金融推动消费发展需要四个前提,首先是嵌入场景,确保资金真实流向用于消费;其次是成为商家的数字化营销工具,促进营销增长;第三是不增加消费者和商家的金融服务使用成本;最后是倡导理性消费,为消费者提供引导与适当性管理的工具。

“花呗的整体形态与其他消费金融商业贷款模式不同,每一笔交易都绑定一个真实场景。”蚂蚁消金首席风险官林嘉南告诉记者,蚂蚁消费金融已完全嵌入消费场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直接选择分期,就可以完成消费信贷。

在商家端,依托于蚂蚁集团广阔的场景覆盖、领先的大数据风控以及互联网产品化的能力,“花呗分期免息”已成为商家发新品、打旺季、拓渠道的数字化营销工具。2023年双11期间,蚂蚁消金联合近300万商家为消费者贴息。艾瑞咨询发布的《分期免息工具价值研究白皮书》调研也显示,近7成被访商家认为提供分期免息后销售额有明显提升,如顾家家居天猫旗舰店80%以上产品支持花呗分期免息,推动旗舰店整体成交支付转化率提升30%-40%。蚂蚁消金告诉记者,对于商家而言,分期免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不少商家是将原有营销预算调整分配来贴息,由于贴息带来的正向收益大于投入,因此商家认为没有明显增加成本。

艾瑞咨询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免息”是消费者使用分期服务的最重要原因,目前已有超过90%的消费分期人群使用过分期免息,其中超9成认为分期免息是省钱工具。

为进一步引导用户理性借贷,蚂蚁消费金融在行业内首创“理性消费账单助手”,坚持通过产品“支-查-还-额”全链路传向用户传达理性信贷观念,通过产品设计、不断交互,帮助用户建立正确使用信贷工具的理念,形成信用成长,并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资金额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团队经过两年跟踪实验发现,账单助手能有效改善消费行为,实验组用户的逾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7%,用户自律的正向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在新消费时代,做负责任的金融就是做行业的“长期主义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课题组负责人表示,从长远看,负责任的标准框架建立,可以在实践中转化成引导发展的方向,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对照标准框架自律规范,共同探索应用、完善优化,比如增加消费者保护相关信息公开披露等。“这将有助于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积累,未来可以形成具体的行为引导和评价体系,共同推动消费金融全行业的负责任发展。”

(编辑:周炎炎)